外公是一位乡村教师,他身形并不伟岸,却有着山一般坚毅的品格。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外公家境并不宽裕,为了补贴家用,课余时间,外公常常需要下地干农活。一个洗得泛白的布包,一把用旧的锄头,是外公往返校园与田地间的独特标志;而我则是外公忠实的小跟班,那片青葱翠绿的田地,既是我童年的欢乐场,也是我成长的启蒙地。
记得一次劳作结束,我们沿着田埂回家。经过邻家的花生地时,饱满的花生散发着诱人的气息,我忍不住扯了几株,放在嘴里嚼了起来,并兴奋地跑到外公面前:“外公,你快尝尝,这花生好甜呀!”
外公那本来带着笑容的脸庞忽然严肃了起来,他蹲下身子,目光坚定地看着我,说道:“孩子,别人家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要,如果想要就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咱绝不能坏了规矩。” 我看着外公严肃的眼神,心里一阵害怕,意识到自己闯祸了。
“可是外公,我只是太想吃了……”我低着头,小声地嘟哝。
外公摸摸我的头,语气缓和却又不容置疑:“想吃可以跟外公说,外公给你买,但绝不能随便拿别人的。”
随后,外公放下农具,带我到了花生地的主人王大爷家。见到王大爷,外公满脸歉意:“老王啊,孩子不懂事,扯了你家几株花生,实在不好意思。”说着,外公从口袋掏出几毛钱,“这几毛钱,就当赔花生的钱。”
王大爷赶忙推辞:“乡里乡亲的,多大点事儿,小孩子嘴馋正常,想吃随便扯,这钱我不要。”
外公坚持道:“老王,必须得让孩子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这是原则问题。”
王大爷无奈地收下了钱,笑着说:“老文啊,你这教育孩子的方式,没得说!”
回家路上,我低着头,不敢说话。外公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咱虽不富裕,但人穷志不能短。只有坚守原则,才能活得堂堂正正。”
“外公,我知道错了,以后不会再这样了。”我小声说道。
“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记住今天的事,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外公微笑着鼓励我。
尽管外公已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我依然经常记起外公严肃又慈祥的面容及他的教诲,做人要讲原则守规矩,面对诱惑要坚守底线。如今,我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这份教诲更是如影随形,成为我工作中坚定不移的行事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