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多少收入来源和山林土地,现在一目了然,把家底子摸清了,村民的心结也解开了!”看着村务公开栏中逐项逐笔的清查结果,对村集体事务非常关心的雁山区草坪回族乡草坪村居民李大叔给纪委同志竖起了大拇指。这是桂林市雁山区纪委同志在对草坪村三队队长唐某因长期不进行村务公开而进行“回访”的场景。
去年以来,雁山区纪委监委强化监督,大力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以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为切入口,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下沉监督、精准监督,靶向纠治村级制度执行不到位、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违规处置集体“三资”、强占资源、侵占挪用等问题。
案件查办是最有力的监督,区纪委监委紧盯政策、资金、项目,对问题线索全面起底、逐件过筛、建立台账,采取领导包案、重点督办、提级办理等方式,查办了一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形成了有力震慑。去年4月以来,共处置问题线索63件,立案2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人。
为全面摸清全区农村“三资”底数,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乡镇纪委等部门共同组成“三资”监督检查工作组,分批分次对城区35个行政村开展“三资”清查,对所辖各村、涉农社区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效益情况进行拉网式盘查清理,有效督促乡镇、村建立问题清单,边查边改、集中整改,发现并督促问题整改18个。强化纪审联动,区纪委监委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抽选的18个村的集体“三资”和村“两委”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大盘点、大排查、大清理,全面摸清底数和管理现状。
同时,区纪委监委将村级自查、区级联合检查等定期监督检查与“三资”清查、村务公开专项清查等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并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破解“三资”管理薄弱难题,从制度上建强提升。
针对近几年“三资”专项整治查摆的问题,以及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短板,区纪委监委推动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组织部联合出台《雁山区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文件11项,进一步规范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行为,推动长效长治长管。
此外,区纪委监委着重强化警示教育,选取“三资”典型案例,分层分类推进警示教育全覆盖,聚焦专项整治发现的监管盲点、制度漏洞,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不断筑牢“三资”篱笆,守好集体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