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党风政风 > 正文

小小说|老书记的秤

作者:周燕
来源:平乐县纪委监委
摘要:“小陈同志。”老书记把烟屁股踩灭,粗糙的手掌抚过秤杆,“这秤是我爹当年从区里领的,六十年了。以前分救济粮、称公粮都全靠它。”他把秤塞给陈小意,指腹点了点秤杆,“这么多年过去,虽然旧了点,但一点问题都没有。”陈小意接过秤,用手托着秤砣,沉甸甸的。

  “小陈同志。”老书记把烟屁股踩灭,粗糙的手掌抚过秤杆,“这秤是我爹当年从区里领的,六十年了。以前分救济粮、称公粮都全靠它。”他把秤塞给陈小意,指腹点了点秤杆,“这么多年过去,虽然旧了点,但一点问题都没有。”陈小意接过秤,用手托着秤砣,沉甸甸的。

  陈小意是县里下派的年轻干部,到岗的第二天就迎来了第一个访客——村东头的王老板。只见王老板把一个精美的礼品袋笑盈盈地往她桌上放:“小陈书记,一点见面礼哈,我想租村后的鱼塘,面积嘛……能不能帮着调一下?”

  “调什么?”陈小意盯着他的手,那指甲盖儿染着烟渍,像刚摸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就是……测量的时候,尺子松点儿?”王老板凑近,声音压得低,“鱼塘边的荒草算不得面积,对吧?我给你加两成租金,悄悄儿的,没人知道的。”

  陈小意的目光落在桌角的一杆秤上,阳光穿过窗户,正好照在秤砣上,反射出一道冷光。她想起老书记的话:“这秤不是称东西,是称人心。”

  她把礼品袋推回去,“王哥,鱼塘的面积是去年卫星测的,10亩2分。您要是租,就只能按这个数算,不然,您找别人?”

  王老板的脸一下子沉下来,抓起袋子怒骂道:“小丫头片子,刚来就摆谱?你等着!”

  果然,半个月后,王老板的收鱼车开进了村。他搬来一台电子秤,笑着冲村民喊:“今儿个收鱼,一斤八块,现钱!”

  村民们拎着鱼桶围过去,张婶儿的鱼刚放上去,电子秤显示“5斤2两”。她皱着眉:“我早上用家里的秤称过,是6斤啊?”

  “张婶儿,您家的秤准吗?我这是电子秤,国家检定的。”王老板撇撇嘴。

  陈小意挤过人群,手里攥着老书记的杆秤。她把张婶儿的鱼放在秤盘里,提起秤绳,眼睛盯着秤星——秤杆平平的,刚好指向“6斤”。

  “王老板,”她把秤举起来,阳光照在秤星上,“您的电子秤,是不是该校准了?”

  王老板的脸一下子白了。他凑过去看秤,秤杆上的暗痕正好对着“6斤”的位置——那是上一任书记当年刻的,每一斤都有个小凹坑,比电子秤还准。

  “你……你这秤是旧的!”王老板急了,伸手要抢。

  “旧的怎么了?”老书记从人群后面走出来,他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指着秤砣,“这砣是纯铜的,当年我爹用它称过公粮,称过救济款,从来没歪过。你那电子秤,是不是换了传感器?”

  人群炸了。有人去摸电子秤的底部,果然摸出个小开关,一按,秤的数字就往下掉。王老板想去抢,被几个年轻村民按住了。

  “王老板,”陈小意把秤放在电子秤旁边,“您要是想做生意,就用准秤。不然,这村的鱼塘,您别想租。”

  王老板灰溜溜地走了。晚上,陈小意把杆秤挂在村委的墙上,墙上贴着陈小意刚写的标语:“称物易,称心难,廉洁秤,守初心。”

  后来,村里的合作社办起来了,种草莓、养鱼虾,每年分红的时候,陈小意都会把老书记的秤拿出来。村民们围在村委的院子里,看着秤杆平平的,笑着说:“这秤,还是当年的味儿。”

  那天,陈小意站在秤旁边,拍了张照片发给老书记。照片里,秤杆上的暗痕清晰可见,阳光穿过梧桐叶,落在秤砣上,反射出一道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

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市发改委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
小小说|棋局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