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平凡的家庭,父亲喜欢“唠叨”。却也是他的“唠叨”,成了我人生中一道无法抹去的亮丽“风景”。可以说,我是在父亲关怀的“唠叨”声中成长蜕变的。
父亲儿时家境贫寒,有三姊妹,他是老大,下面有两个妹妹。俗话说,长兄如父,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父亲自然要为爷爷奶奶分担家庭责任,协助爷爷奶奶把妹妹们拉扯成人。
小时候,时常会听到父亲“唠叨”他的辛酸历程,父亲读了高中后,又进入村里的供销社上班,但工资微薄养不起家,为了生计,父亲果断辞职另谋生活出路。其实,我明白,父亲“唠叨”这些,无非就是要告诫我和妹妹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随着我青少年懵懂时期的叛逆,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很厌烦父亲的“唠叨”,甚至不愿意在家吃饭,不愿与他交流。
时隔多年以后,回想这一切,我真应该感谢父亲当初对我的“唠叨”。
高一那年,我与班上同学起了严重冲突。我知道班主任是父亲的远方亲戚,当时并没有丝毫感到自己有错,心想,父亲会摆平此事的。殊不知,父亲被班主任叫到学校后,并没有跟班主任“套近乎”,只是把我领回了家。
父亲沉默许久,开口说道:“女儿,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批评意见,这样你才会时刻警示自己,约束自己今后的行为。”
那天晚上,父亲“唠叨”了很久,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一个父辈对子女的无奈,但更多的是期盼,期盼我能早日懂事沉稳。
从此以后,我慢慢理解了父亲的不容易,也变得越来越听话懂事了。有时候,父亲因忙于生计,偶尔三两天听不到他的“唠叨”,反而愈发觉得自己有些不习惯了。因为,我知道,父亲的“唠叨”,才是我最受用最珍贵的精神食粮,每天不可或缺的“强身健体”的“处方”。
大学毕业几年后,我成了一名工商执法工作者。父亲常把奶奶留给他的话对我“唠叨”:女儿呀,不是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能要!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不要辜负了组织和单位对你的信任。
后来,我有幸成为了一名肩负使命的纪检监察干部,父亲的“唠叨”更多是清正廉洁、担当作为的事儿,使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纪检监察工作中去,每当因为工作吃力或面对诱惑时,我总会第一时间想起父亲的“唠叨”:“工作中,吃苦是福,不踩底线,不破红线;生活中,知足常乐……”
是啊,父亲的每一次“唠叨”,都已演化成生命中一道道深刻的印记,在我成长中,慢慢成长放大,它是一抹特别的风景,不媚俗,不矫揉,却朴实而深刻,亮丽而耀眼。
如今,父亲的“唠叨”俨然成了我和妹妹生命的护身符,亦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启明灯,照亮了我们安全回家的路。